"思考中国"系列网络研讨会
面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新 "常态",以及中美关系的脱钩趋势,中国中心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创新方式来履行我们的使命。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网络研讨会系列,"思考中国",以探讨与中国诸多方面相关的重要话题,并鼓励有意义的对话和思考。这个系列网络研讨会不仅吸引了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听众,还吸引了来自大明尼苏达、全美以及世界各地在工作或兴趣上与中国有接触的人。
活动预告
- 2021年1月27日: 永恒的祭品:阿尔弗雷德-皮尔斯伯里收藏的中国古代青铜器 柳杨博士
往期研讨
-
戴博谈中美关系下一个四年
11月12日星期四,120多名与会者通过视频直播聚集在一起,参加中国中心举办的网络研讨会 "正确对待中国:下届政府面临的挑战"。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长戴博(Robert Daly)就中美关系的挑战和复杂性发表演讲。
-
《第一次投票》:与导演陈怡探讨亚裔美国人在选举中的作用
2020年10月28日星期三,中国中心举办了纪录片《第一次投票》的座谈会。《第一次投票》以2018年中期选举期间四位参与政治的选民的故事为线索,呈现出美国亚裔在投票中的不同经历。
-
中美城市规划如何相互借鉴
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60多名与会者通过直播聚集在一起,聆听明尼苏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范颖玲博士的演讲,主题是 "美国和中国的城市化:如何互相借鉴"。
-
从“亚洲病夫”到“山姆病叔”: 历史溯源
汉森博士探讨了与美国相比,东亚国家在应对COVID-19病毒方面相对成功背后的历史。汉森博士还讨论了东西方医学背后的不同方法、以及这两种医学形式如何结合使用。
-
琵琶大师高虹分享她的音乐之旅
2020年8月19日(周三),逾75名与会者通过直播聚集在一起,参加了中国中心主办的 "通过音乐融合文化:专访世界著名琵琶大师高虹"网络研讨会。在中国中心培训项目专员胡秋霞主持的热烈讨论中,高虹教授带领大家了解了琵琶乐器及其历史、琵琶演奏的基本知识,以及她自己通过音乐搭建文化桥梁的历程。
-
追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40年历程
动物保护专家吉姆-哈克尼斯带领听众回顾了中国40年来的保护工作,同时分享了自己与环保组织合作的故事。
-
深入探讨大流行下的国际法问题
2020年6月18日星期四,140多名与会者通过视频直播聚集在一起,参加了一场题为 "谁来买单?国际法和美国法下的大流行病赔偿"的网络研讨会。两位主讲嘉宾王昶和亚历山大-莫拉瓦围绕着国际公法和美国法律对国家与大流行相关的行动或不作为可能承担的责任或法律后果问题进行了探讨。
-
美国和中国:纷纷扰扰下的五种现实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180多名与会者通过网络直播聚集在一起,参加了网络研讨会 "美国和中国:纷纷扰扰下的五种现实",由驻地外交官托马斯-汉森主讲。在两国经济和政治关系更加疏远的时期,汉森先生及时的演讲为当前美中关系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背景知识。
-
仇外心理如何像病毒一样传播
在 "仇外心理如何像病毒一样传播 "讲座中,Erika Lee教授追溯了美国反华歧视的历史,包括歧视性态度和移民政策。李教授还概述了疾病和流行病在仇外心理和排外及种族主义政策中的作用。